端午节,又称龙舟节、重午节等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,这个节日起源于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,传说中,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,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侵蚀他的身体,纷纷划船出海投入粽子以防鱼虾侵扰,赛龙舟和吃粽子成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。
对于小学生而言,了解端午节的文化背景以及背诵一些相关的古诗,既能增加知识储备,又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,以下是几首适合小学生背诵的端午节古诗,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诗词的世界,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。
《七律·端午》 (唐)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。 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 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。 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。
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、人生短暂的感慨,通过这首诗,小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古人如何用诗歌来表达情感,同时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。
《渔家傲·五月菖蒲》 (宋)欧阳修 五月菖蒲吐幽香,碧波荡漾映日光。 龙舟竞渡人欢畅,彩旗飘飘展雄壮。
这首词展现了端午节时菖蒲的香气、阳光下碧波的美景以及龙舟竞赛的热闹场景,它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,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。
《浣溪沙·端午》 (宋)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。 流香涨腻满晴川。 彩线轻缠红玉臂,小符斜挂绿云鬟。 佳人相见一千年。
苏轼的这首词细腻地描绘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,如浴兰汤、系彩绳、佩小符等,充满了生活情趣,背诵这样的诗词,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习俗。
《竞渡诗》 唐·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,馆驿楼前看发机。 鼙鼓动时雷隐隐,兽头凌处雪微微。 冲波突出人齐譀,跃浪争先鸟退飞。 向道是龙刚不信,果然夺得锦标归。
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龙舟竞渡的场景,从鼓声阵阵到船只破浪而出,再到最终夺得锦标的激动人心的瞬间,都让人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比赛中,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热烈氛围。
《端午》 唐·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 盐梅已佐鼎,曲糵且传觞。 事古人留迹,年深缕积长。 当轩知槿茂,向水见莲香。
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的宁静与美好,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传递出一种和谐安宁的氛围,小学生们可以通过背诵这首诗,学会欣赏自然之美,并理解古人是如何在节日里寻找生活的乐趣的。
通过背诵这些古诗,小学生不仅能学到优美的诗句,还能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,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,这些古诗如同一扇扇窗户,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与情感,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